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社会发展的每一处脉络,成为推动产业变革与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技工教育,作为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阵地,正站在时代的转折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地顺应这一时代趋势,深度挖掘 AI 技术在技工教育领域的巨大潜能,我校于6月13日上午,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办 “AI 赋能技工教育,促进高质量发展”2025 年产教联盟高峰论坛,会议由竞赛中心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李文璇主持。
本次论坛汇聚了行业内顶尖专家学者与领军人物,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顾问、二级正高级讲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冯为远;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正高级讲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叶军峰;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双硕士、高级讲师李明根;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智库专家、珠海市技师学院原院长张中洲;广东合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广东省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生校外导师冯津;海尔智家华南园区招聘总监、高级职业指导师干志勇;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张军;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科长、正高级讲师吴立波,专家阵容堪称豪华。
叶军峰
会议伊始,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作《AI+技工教育广东新样板》演讲。在大模型背景下,省机械的做法聚焦于三个方面:一是深化产教融合,围绕AI、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调整专业布局;二是推动工学一体化数智课堂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实现个性化教学;三是强化研究型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数字素养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工匠”支撑。叶书记的演讲展现了省机械在AI赋能技工教育领域的先行者姿态,为全国技工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广东样板”。
随后,冯为远、李明根、张中洲、冯津、干志勇、张军、吴立波等7位专家围绕“AI赋能技工教育,促进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度对话。
冯为远
冯为远顾问作为中国技工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金牌校长,有40多年职业教育经验,阐述了通过AI赋能破解技工教育痛点,并提出要构建 “政府、学校、社会三维融合” AI教育新生态,培养数字工匠,托举制造强国梦。
李明根
李明根书记以广州市技师学院从AI 赋能专业升级、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三一工程”、锻造 AI 赋能金牌师资、构筑智慧校园等实践为范本,展现了 AI 时代学院从 “技能传授” 到 “数字基因重塑” 的跨越,其对产业趋势的精准研判、对产教融合模式的创新设计,以及 “让国家战略技术走进课堂” 的魄力,不仅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能,更树立了技工教育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典范。
张中洲
张中洲教授长期从事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曾承担《广东省技工教育专业建设的机制与体系》等研究课题,他提出技工院校应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清晰人工智能的基本情况,包括技术体系、政策文件、职业标准等,通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价值链,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
冯津
冯津董事长以企业实战经验为基底,分享了合赢将 AI 技术转化为可落地教育解决方案,展现了企业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设计,以及推动职教改革的务实行动,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企业范本,展现出技术赋能教育的深度思考与实践魄力。
干志勇
干志勇总监从行业背景切入,精准指出人才缺口问题,并系统性提出海尔的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和生态构建三维解决方案,展现了海尔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实力与社会担当,为AI+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对推动产教融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军
张军副校长以技术赋能教育为脉络, 阐述了AI赋能学习的六大应用场景,包括个性化资源匹配、跨专业项目实践、沉浸式技能训练、学习效果可视化、智能辅导与答疑、终身学习支持,为AI与学习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操性的思考范式。
吴立波
吴立波科长阐述了省教研室以 “优化专业—改革教学 —培育师资”为逻辑主线,构建了从专业设置到课堂落地的全链条 AI 赋能体系,既立足当下解决专业建设与教学实施的现实问题,又着眼未来构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生态,为全省技工院校的 AI 应用提供了兼具系统性与实操性的方案。
师生互动
在论坛互动环节,现场师生代表积极提问,与会嘉宾结合行业趋势和教学实践给予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本次论坛是学校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为学校“AI+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AI赋能教育是产业需求驱动、教学体系重构、育人生态共建的系统工程,今后学校将持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