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示范校建设各项任务,规范师资队伍培养工作,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和“四格四力”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培养目标
通过新入职教师培养,使其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激发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掌握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通过新入职教师培养,使其理解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掌握教学规律,熟悉教学环节,完善与专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专业知识结构,锻炼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能,能够独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升职业素质。
三、培养对象
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年以内(含1年)的新入职教师。
四、培养内容及要求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培训与自练相结合的原则,对新入职教师,全面实施“入格”培养,保证培养的质量和实效性。
(一)培养内容:
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由人事处负责组织,教务处(科)、学生处(科)等部门共同实施。通过岗前培训,学习学校的发展概况、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及发展规划、学校机构设置及专业建设改革情况;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与要求;教师的基本业务要求;班主任工作要求;观摩示范教学等。为期15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有所变动)。
2、在岗培训:新入职教师到岗后,由各系(部)负责组织,新入职教师所在系(部)具体实施。为期一年。
系(部)开展业务培训。建立由系(部)主任、德育副主任、教学副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教师组成主要的业务培训队伍,并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开展讲座。开展包括教育理论、德育管理、教学常规、教学技能、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等内容为主的业务培训。
实施新入职教师帮带“青蓝工程”。每位新入职教师安排一位帮带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带。指导教师按《教学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对新入职教师进行“传、帮、带”,使新入职教师熟悉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二)培养要求:
新入职教师入职一年内,要求编写纸质教案,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听课10节以上,参加教务处(科)组织的新入职教师合格课评比。新入职教师必须熟悉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答疑、考试、实验、实训及顶岗实习教学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并达到相应要求。
五、考核和总结
(一)在培养过程中,各系(部)要对新入职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和新入职教师的表现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沟通,提高实效。
(二)每学期组织一次对新入职教师的听、评课活动,按照新入职教师达标课的要求量化打分,结果上报教务处(科)。
(三)培养期结束,由人事处组织相关部门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综合考核,为合格者办理转正手续。新入职教师的合格评定由学校、系(部)、帮带教师、同事、学生共同实施评价。